近日🧑🏻🏫🙇♀️,由韩国成均馆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和日本长崎大学承办的2024年度“亚洲校园”混合交换项目国际暑期夏令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圆满结束。来自彩神-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齐鲁交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12名学生🫅🏼,韩国成均馆大学的11名学生🎀,日本长崎大学的8名学生,以及老挝国立大学的2名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该项目于7月13日线上开幕,韩国成均馆大学水资源研究院院长Kyung Soo Jun(田俊秀)教授致欢迎辞,Shim sung han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2024年度混合交换项目各项安排👩👩👦。山东大学毛德强教授、日本长崎大学Seiji Suzuki(铃木诚二)副教授等项目成员高校代表及项目官员出席线上开幕式并致辞,向本次项目主办方成均馆大学表示感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代表吴为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学术报告🌏。本项目分为线上授课和实地参访两阶段🤦🏿♀️。来自五所高校的近15名专家学者紧密围绕亚洲校园第三期主题“亚洲高校联合培养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领域全球领导者”,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及本国特色,进行全英文授课🍑,课程精彩生动,深受参与学生好评。


自8月9日起,项目进入实地参访阶段🏇🏽,持续20天🐾☝️。全体中、日🆔、韩三校带队老师及学生先后前往成均馆大学📥、山东大学、长崎大学交流学习。实地参访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各国语言文化、聆听校友经验分享、学习专业知识课程、参访实习基地😻、参加文化体验活动♥︎、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在中国,课程讲授与实地体验活动穿插进行🤵♀️。三国学生共上专业课、中文课🙅🏻♀️、中国文化课🤟🏽,对中国的洪水灾害管理、土壤管理方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初步认识🎞。共同前往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学习古人问候礼仪👄、古代传统服饰💂🏼、古代传统乐器等,亲自体验泡茶品茗;前往曲阜“三孔”景区🤷🏼♂️,学习孔子的深邃思想内涵,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故事内涵;前往山东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感悟齐鲁文化👬🏼。此外🔎,全体成员还共同参观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地球电磁探测研究所,学习隧道超前预报与突水突泥灾害防控知识𓀘,了解半航空瞬变电磁装备及三维成像技术,对于隧道工程建设技术及地球物理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8月27日下午,本次混合交换项目国际暑期夏令营汇报展示及结业仪式在长崎大学进行。汇报分为活动收获总结与专题研讨汇报。各小组依次发表活动感想,后针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内涵🧗♂️、成因、后果及预防措施进行汇报交流。中、日、韩三国高校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结业仪式并做总结发言。最后,韩国成均馆大学Kyung Soo Jun(田俊秀)教授为所有参与学生颁发结业证书,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此次混合交换项目夏令营。

“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Collective Action of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简称“亚洲校园”(CAMPUS Asia)🐂,是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实施,旨在促进三国大学间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学生间学术交流的合作项目🦞。山东大学、成均馆大学、长崎大学在2016年成功获批“亚洲校园”第二期项目🚫,在2021年成功获批第三期“亚洲校园+”项目,东盟高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老挝国立大学加入🧑✈️。
“混合交换项目国际暑期夏令营”是学生间短期交流的重要部分,此外,“亚洲校园+”还包括中、日👭、韩之间双学位硕士生、博士生及学期交换生互派,中🧑🦳、日🫑🧳、韩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之间交换生互派✉️,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亚洲校园”校友会建设。每年,五方高校定期召开3-4次共同体会议及圆桌会议👴🏿🙇🏽♂️,针对项目实施和发展情况进行讨论推进。未来,我院将在“亚洲校园”项目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建👮🏼、学生互派与教师科研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拓展进一步走深走实🚅。
文:田书瑶
图:田书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