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岩土中心师生11人在孙怀凤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青藏冻土科考队,携各类轻重勘测装备赴青藏高原开展科学考察🙆🏼♀️,了解沿线地质情况及工程病害问题,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预研做基础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图1科考队员开展野外探测工作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日益严重,本次冻土科学考察主要在沱沱河段典型区域开展浅地表冻土物性特征和温度场分布探测👨🏼🚀,以获得多年冻土特征。在海拔4700m的区域,科考队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等方法进行了现场试验数据采集。在雪域高原上,科考队师生面对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等困难,发扬“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斗志更高”的精神,在海拔4700米的试验现场树立起了山东大学的旗帜🤸🏽♀️,超额完成预期工作目标🚧,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多年冻土区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师生科研做到哪里,党旗就扎根到哪里”,科考团队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党建与科研有机结合,不断凝聚和提升科考队的内生动力,为完成各项科考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科考期间👷🏻♂️,孙怀凤教授带领团队充分发扬“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育人精神和山大岩土中心党支部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带领硕博研究生们一路“学、研、思”👦🏿,团队先后到中交一公院高寒高海拔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格尔木观测研究基地、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冻土实验室、风火山野外观测场等地参观学习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基础理论、材料、施工、监测养护等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克服恶劣条件,充分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党建思想教育🏍,感悟一代代交通人在雪域高原攻坚克难、奋勇拼搏📭、接续创造的伟大献身精神。

图2 科考队员翻越昆仑山口
伟大事业凝练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为深入学习和感悟“两路”精神,科考团队前往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格尔木将军楼和青藏公路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馆内一幅幅照片诉说着那峥嵘岁月,一件件老物件描绘着先辈们的光辉足迹👩🏫🙅♀️,一个个模型还原着艰辛的筑路时光,通过回顾“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和公路建设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开路精神🧑🏿🎄☝🏿,团队成员深刻领悟了青藏公路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感悟信仰之力🪘⚱️、赓续红色血脉,此次参观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师生更加立志于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将科研论文写在高原“天路”上。

图3科考队员参观青藏公路纪念馆
近年来🤽🏽♀️,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冻土融沉,加之常年的高负荷货物运输,青藏公路产生严重的沉陷🌨、失稳、开裂等工程病害🖕🏿。作为进藏物资运输的大动脉,青藏公路不仅是藏汉同胞通往幸福的金桥🧝🏿♀️,也是藏汉人民的纽带🧑🏻🌾,更是青藏经济发展的生命线。60年前,11万藏汉军民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世界屋脊”架起“金桥”,60年后,这一辉煌仍在续写🏊🏿♂️👩🦲。当代青年更应主动献身、凝聚合力,为解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难题贡献科研力量👩🏿🍼。山东大学岩土中心地球电磁探测课题组走在高原工程前线,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正是课题组师生把党旗插在雪域高原,坚持“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真实写照🧑🏿🔧。

图4 科考队员参观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
(文图🫄🏼:张诺亚、葛俊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