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晖
同圆集团设计五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土木工程1993级
结构设计不该是盲从规则与典范💁🏼♂️📦,其本质是不断地超越与探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离开学校到成长为业内认可的知名设计师🌯,转眼我已在建筑结构设计行业里摸爬滚打20余年,有彷徨,有突破,有热血澎湃,有怅然若失💅🏼,但最初的信念确从未改变,加油、奋斗🎵🕑!

这幅照片拍摄自孟加拉国萨瓦区大楼倒塌现场🏂👨🏼⚖️,这场惨剧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结构工程灾难,共造成1127人丧生,2500多人受伤。孟加拉政府将4月25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定为国家哀悼日。照片中可能是一对年轻恋人,在惨剧到来的瞬间相互拥抱,想要保护对方。
摄影师 Taslima Akhter 说,每当他看到自己的这幅作品,他心里就在想“We are not a number, not only cheap labor and cheap lives. We are human beings like you.”我想,这就是结构工程师的意义,这就是我的工作的意义💉。
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不应该被这样的无妄之灾、或者地震𓀁、飓风、台风等等夺走宝贵的生命,不应该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而失去教育、医疗、经济发展的机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从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希望自己从事的职业,能够保护更多的人,能够在地震、飓风面前保护更多的家庭不受伤害,能够为这千万间广厦增一份保障🗝。
在日新月异的建筑领域,结构工程师到底能做些什么?当各种曲线👩🏽💻、不规则、大跨、超高、超限、复杂空间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抛给结构工程师,无尽压力便滚滚而来。建筑师常有少年天才🟠,结构工程师却鲜有案例,这也证明了结构工程师成长的难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经验积累不可或缺♻。在设计院里⚠️,结构工程师们是一群不太活跃的群体🧑🏻🏭,踏实、沉稳,与建筑师交流、沟通、妥协是结构工程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似乎就只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力学模型✍🏻,干巴巴的一堆结构数据,没有一点出彩之处,同时要直面甲方的苛刻要求👨👩👧,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又要兼顾经济合理性,实现材料限额设计,有种如坐针毡🧖🏻♂️,在夹缝中生存的感觉🏄🏼♀️,然而恰恰是各种历练造就了结构工程师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如铮铮铁骨♡,傲立苍穹👩🏻💼。
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直观地说🦵🏼,在建筑师脑中的建筑物大致是这样的:


然而结构工程师眼里的同一个建筑可能就会是这样的🦎:(附图应为对应模型)

建筑赋予结构以魂🛀🏼,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建筑的外在表现和功能构成是可直接被大众感知的表面层,结构是支撑并实现建筑外在形式的内在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师通过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外观来营造一个空间👩🏽🚀🍐,以适应特定的功能要求。结构师则应充分了解建筑师的构想,创造性地提出结构方案来展示结构的力度和美感,把结构的内在美和建筑的外在美统一起来,把技术升华为艺术,共同创造美好建筑。
真正好的建筑作品应该是建筑和结构完美融合的产物🚴。优秀的建筑必然有良好的结构,合理的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建筑结构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变形能力就差;太柔却可能无法支撑;结构设计就是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实现建筑的价值🕒,也实现我们作为结构工程师的价值。
从业20余年,获得众多奖项,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但我初心不改,依然在结构设计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进,带领着一批批年轻设计师迎去接新的、更大的挑战!